黑曲霉菌
黑曲霉是半知菌亞門,絲孢綱,絲孢目,叢梗孢科,曲霉屬中的一個常見種。黑曲霉生孢子梗自基質中伸出,直徑15-20微米,長1-3毫米,壁厚而光滑。頂部形成球形頂囊,其上全方面覆蓋一層?;鸵粚有」#」I祥L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狀分生孢子。孢子直徑2.5-4微米。分生孢子頭球狀,直徑700-800微米,褐黑色。菌落蔓延迅速,初為白色,后變成鮮黃色直至黑色厚絨狀。背面無色或中央略帶黃褐色。有時在新分離的菌株中能找到白色、圓形、直徑約l毫米的菌核。分生孢子頭褐黑色放射狀,分生孢子梗長短不一。頂囊球形,雙層小梗。分生孢子褐色球形。
頂囊有單層和雙層瓶梗,可與煙曲霉、灰綠曲霉、棒曲霉,以及土曲霉、雜色曲霉和構巢曲霉相鑒別。分生孢子梗光滑,無色至褐色,菌落初為白色,繼而黑色,可與黃曲霉相鑒別。
黑曲霉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糧食、植物性產品和土壤中,是重要的發(fā)酵工業(yè)菌種,可生產淀粉酶、酸性蛋白酶、纖維素酶、果膠酶、葡萄糖氧化酶、檸檬酸、葡糖酸和沒食子酸等。有的菌株還可將羥基孕甾酮轉化為雄烯。生長適溫為37℃左右,低相對濕度為88%,能引起水分較高的糧食霉變和其他工業(yè)器材的霉變。
形態(tài)特征
(1)菌叢呈黑褐色,分生孢子為球形,呈黑或黑褐色,平滑或粗
糙。菌絲發(fā)達,有隔膜和多分枝。 [3]
(2)頂部形成球形頂囊,其上全方面覆蓋一層?;鸵粚有」?,小梗上長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狀,直徑2.5-4. 0μm。 [3]
(3)分生孢子頭球狀或呈放射狀,形似菊花,直徑700-800μm,褐黑色。蔓延迅速,初為白色,后變成鮮黃色直至黑色厚絨狀,背面無色或中央略帶黃褐色。
(4)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絲細胞(足細胞)上垂直生出,長短不一。
(5)黑曲霉的菌絲、孢子頭常呈現(xiàn)各種顏色,如黑、棕、綠、黃、橙、褐等,菌種不同,顏色也不同。
培養(yǎng)物鏡下可見菌絲體、分生孢子頭和分生孢子,菌絲有隔膜、透明和內含顆粒,外壁粗糙。分生孢子頭開始為球形,逐漸變?yōu)榉派錉?,黑褐?分生孢子梗長500-2500μm,徑15-20μm,無色或上部為淺黃色,光滑。頂囊近球形,直徑20-50μm,無色或黃褐色。雙層小梗布滿頂囊,呈褐色,?;鶠椋?0-30)μmx(5-6)μm,長者可達60-70μm,寬8-10μm,呈放射狀,有時有橫隔。小分生孢子呈球形,直徑4-5μm。由于褐色色素沉積在內壁和外壁呈棍狀或塊狀,故整個孢子表面較粗糙有小刺。